Real Life:付全款

Conan Xin
10 min readJun 6, 2022

--

互联网的新兴梦想,每一次互动都是金融交易

原文:Paid in Full——The emerging dream of an internet where every interaction is a financial transaction

在 2000 年为《连线》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约翰·佩里·巴洛 (John Perry Barlow) 庆祝了 Napster 和点对点文件共享的兴起,同时嘲笑了娱乐业压制这些发展的努力。“工业时代和虚拟时代之间的冲突现在正在认真进行,”他声称,信息的自由扩散正在获胜。计算机通过将信息与物理媒体断开连接,使信息无限可复制。他认为这意味着拥有信息已经过时了。这已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原则:信息希望是免费的,正如另一位早期的互联网远见者斯图尔特·布兰德在 1984 年的一次会议上所宣称的那样。

巴洛使用了一个贬义词,用吓人的引号引起来,对于任何仍然保留为专有的信息:“内容”。他宣称“艺术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产品”,“创造的美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与神圣的关系。将这样的工作简化为‘满足’就像是在发誓祈祷。” 很快,他向读者保证,互联网将使我们完全取代“内容”的概念。

20 年后,相反的事情发生了:一切都满足。借用巴洛的话说,我们都“用誓言祈祷”,新兴的艺术形式显然是产品,其特点是其售价和所有权状态以及审美价值。无论是否免费,内容仍然是一种商品,本质上是由流通它的平台塑造的,并对其激励措施、金钱或其他方式作出反应。互联网并没有颠覆企业娱乐行业,而是引导我们将这个行业的逻辑内化,催生了通常被称为“创造者经济”的东西。许多提供支付管理系统、分销基础设施、营销支持和系统化人为稀缺的中介机构正在涌现,以帮助个人将更多的在线业务商品化和货币化。知识产权并没有消失;相反,它已经更加嵌入互联网的结构中。

这不是巴洛预测的。“对于创意来说,名声是财富,”他写道。“没有什么比愿意免费分发你作品的观众更能让你出名的了。” 这种逻辑 — — 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喜欢和点击最终可以兑现 — — 最初是为“参与式网络”(所谓的 Web 2.0)而持有的,但它的霸权导致更多用户更喜欢在金钱的形式而不是注意力。这些用户可以看到,Facebook 和 YouTube 等中心化平台上的“免费”内容实际上已被货币化,但大部分资金直接从广告商流向平台本身,很大程度上绕过了创作者。Facebook 和谷歌垄断了广告市场,并且削弱了独立创作者获得流量和赚取自己广告收入的能力。实际上,与巴洛的声明相反,社交媒体名利脱钩

为了过上满意的生活,创作者需要具体的方式将注意力转化为收入,让他们的输出功能更像知识产权。如果互联网曾经主要被理解为鼓励信息的自由流动(这在实践中导致了平台垄断),那么新的创造者经济将发明方法将稀缺性强加于用户帮助创造的看似无穷无尽的数字赏金上,从而使这些用户能够得到报酬。创造者经济将利用在 Web 2.0 时代建立和完善的内容流通基础设施,并将其重新用于个性化货币化。众所周知,布兰德说信息希望是免费的,但他在此之前说它希望是昂贵的。

创作者经济的支柱之一是 Patreon,拥有博客或播客的个人可以使用该服务来管理订阅者付费墙并从他们的观众那里筹集资金。音乐家 Jack Conte 于 2013 年创立了这家公司,因为尽管他的观众众多,但他的 YouTube 广告收入却在减少。根据 2019 年《连线》杂志的文章,Conte对 YouTube 支付的微薄费用感到“越来越愤怒”。“在他的帐户产生 1,062,569 次浏览的 28 天期间,他收到了微不足道的 166.10 美元的收入。”

其他平台,包括 Twitch、Substack 和 OnlyFans,已经成为大型社交媒体的类似替代品,但其提供的收入潜力微薄。这些替代货币化形式的兴起推动了中心化网络修改其自身的激励结构。今年早些时候,Twitter宣布了它的 Super Follow 功能 — — 推文的付费墙 — — 它代表了社交网络对 Web 2.0 结束的最新确认:如果平台本身没有提供足够的货币化工具,用户就会在其他地方生成他们的内容。

这些特征,Will Oremus认为,这标志着社交媒体已经建立的通过算法排序的提要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模式的背离:“用户将故意选择与他们最喜欢的创作者建立持续的联系,而不是简单地相信算法可以从一个巨大的、非个人的内容中呈现引人入胜的免费内容。” 这表明社交媒体再次成为大众媒体;不是每个人都为彼此制作内容,而是由一群精英“创作者”为广大“用户”制作内容。当然,在社交媒体“免费”时代已经积累了大量追随者的创作者最有可能从订阅平台、付费专区和收藏内容中受益,他们将继续利用以订阅源为动力的社交媒体来宣传自己和吸引他们的付费客户。与此同时,那些没有追随者的人,将很难将其产出货币化。创作者经济引人注目的成功故事掩盖了大量用户,他们无法通过销售订阅来谋生,就像他们无法通过 YouTube 广告收入一样。在 2018 年的文章中,Patricia Hernandez描述了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花费数月或数年广播的 Twitch :“许多streamers实际上记得他们的观看计数器从零变为一的确切时刻。”

对于每一个收入数百万的高知名度主播,还有许多其他人一无所获;订阅服务和超级关注不太可能改变这一点。但与此同时,我们将标准化一个互联网,在这个互联网上,一切都越来越多地出售,内容必须在其自身中嵌入自己的营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财务回报。也就是说,我们将拥有 NFT 的世界。

NFT 是所谓的 Web3 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它是对互联网后端架构的一种转变,以响应 Web 2.0 的局限性和不对称性。它的愿景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它不像一个流通“免费信息”的开放网络,而更像一个内置所有权和支付基础设施的扩展矩阵。

与 Web 2.0 一样,第三方应用程序将为普通用户调解大多数 Web3 活动。这些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外观和感觉不一定与传统的网络应用程序完全不同,但可能会包含区块链技术特别促进的功能,从而允许将众筹等机制直接纳入作品本身。交互将变成交易,更多类型的信息可能会在类似 NFT 的市场中交易。随着此类交易对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将不得不将加密货币保存在数字钱包中,以便随时付款。

Web3 用看起来更务实的东西取代了对互联网的一种星光熠熠的愿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可以直接获得他们制作的内容的补偿,而用户永远不会忘记信息流通的真实成本。Web 2.0 已经证明信息不可能是免费的。它只能得到补贴,最有可能的是财力雄厚和利益不善的实体。它的“开放网络”主要由大公司拥有的集中式服务器组成,这些公司的主导地位逐年增长。是的,互联网通常对用户来说是免费的,但是像“云”这样空灵的隐喻掩盖了它日益专有的性质,它正在不断地整合为一些垄断企业。这种集中化已经与互联网的后端托管同步进行,亚马逊网络服务以及微软和谷歌越来越多地处理这个问题,就像谷歌和 Facebook 处理前端一样。面对这些巨头,个人在没有他们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内容货币化的努力似乎很荒谬:一个人自己的个人网页与一个十亿用户的网站。

但是有了区块链和内置的交易性,情况可能看起来会有所不同。Web3 是去中心化的,其核心是通过代币化实现内在货币化:为存储互联网数据和验证数据传输(取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集中式服务器)的集体点对点工作贡献计算资源的用户在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的形式。Shermin Voshmgir在她 2020 年出版的《通证经济》(The Token Economy)一书中写道区块链“引入了一个在当前互联网之上运行的治理层,允许两个彼此不认识或不信任的人通过网络达成和解决协议。” 换句话说,Web3 使互联网的传统中介机构 — — 集中式企业平台 — — 对其持续存在的重要性降低,无论是作为其后端容量的提供者,还是作为其内容通过广告收入的补贴者。社交平台作为分销渠道的作用可能会持续存在,但它们对网络的整体重要性将会减弱。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专家 Jaron Lanier 的基于小额支付的旧互联网理念终于到来了,但它已经转变为一个微所有制的互联网。

Web 2.0 的激励措施强调数量 — — 更多的帖子、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参与、更多的追随者。一切都是免费的,因此用户会消费更多,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平台上,平台有充分的动力来增加信息的流动性(应该收集更多的数据,更多的信息数字化和上传,更多的用户应该产生更多的内容,等等)。这使他们与他们所依赖的内容的创作者产生了矛盾,他们已经看到,在这些条件下,他们赚钱的最佳途径是限制对其内容的访问,而不是让其自由流通。但随着 Web3 的成熟,创作者最终将能够摒弃 Web 2.0 的传统货币化方法,让他们的观众能够直接投资甚至推测内容,购买与特定图像、文本或与创作者和社区的关系相对应的代币,而该内容继续在 Web 2.0 中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而不是付费墙,NFT。

NFT 的明显新颖之处在于它们的所有权模型,它保留了排他性的一个方面——一个人拥有一个离散的数字对象 — — 而不限制该对象被广泛共享和复制的能力。也就是说,NFT 试图同时保持流动性和稀缺性。这使它们成为比付费墙更优雅的货币化解决方案。Rea McNamara在Hyperallergic写道: “对于数字创作者来说,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新模式,通过垄断大型科技结构所设定的注意力经济学可以转变为动态的货币化形式或实现部分所有权。”

从理论上讲,NFT 承诺允许创作者从病毒式传播和排他性中提取价值,因为当基础内容获得更广泛的分布时,给定 NFT 的所有权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巴洛在 2000 年批评的 Sisyphean 版权执法努力变得无关紧要,因为 NFT 所有权在某些方面是非排他性的:NFT 的价值不在于对其使用进行限制和收费,而主要在于其作为奖杯的投机价值。因此,投机狂热席卷 NFT 也就不足为奇了 — — 正如 Kenny Schachter所写的那样,“(加密)货币追逐更多(加密)货币” 。

看来,创造者经济的最终状态是内容、金钱和个人品牌的无缝融合,NFT 越来越多地优化可共享性以最大化其货币价值。正如 Dean Kissick所说, “艺术品已经开始看起来更像模因,而模因开始看起来更像艺术品。” 通过 Clout Market 和 BitClout 等平台,不仅模因,个人身份也可以成为投机资产,这些平台允许创作者将自己铸造成 NFT。BitClout 的创始人,绰号 Diamondhands,提供此描述:“BitClout 背后的核心见解是,如果您可以将投机和内容混合在一起,您不仅可以获得 10 倍的产品,为创作者创造创新的获利方式,而且你还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不再由广告驱动。” 投机与内容的结合,绝非偶然的副产品,而是深思熟虑的目标。猜测是内容。

虽然“免费”数字内容只有使用价值(因为它的交换价值实际上为零),但 NFT 面临只有交换价值的危险,其意义完全被它所包含。(最著名的 NFT 最重要的品质是它们的拍卖价格。)这使 NFT 的乌托邦式承诺变得复杂 — — 艺术家将获得更多报酬,而无需 Web 2.0 经常要求的那种权衡,艺术将在面对其媒介强大的激励措施,NFT 可能会以某种方式避免成为单纯的“内容”。尽管它们在技术上不可替代,但这些作品必须在不断要求更高可替代性和易于流通的系统中取得成功。投机性的“稀缺性”,被重新定义为赞助,并不会自动使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

如果说 Web 2.0 的问题之一是它需要持续的生产过剩,那么 NFT 的投机趋势并不能纠正这一点,而是鼓励创造者和赞助人下更多的赌注。正如今年早些时候的 GameStop 空头挤压所表明的那样,投机和交换价值可以成为他们自己的娱乐形式。看着数字上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 当一个人参与其中时更是如此。社交媒体已经是点赞和分享的记分牌;通过代币化进行的推测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类型的娱乐 — — 数量的关注— — 消除了对质量关注的需求,这种关注缺乏直接吸引个人口袋的力量。那么,不仅仅是信息想要变得昂贵;看来我们也希望它昂贵。

--

--

Conan Xin
Conan Xin

No responses yet